古代人如何造紙,古紙為何不腐爛
2023-01-31 18:35 來源: 人文典藏 責編:覃子喻
- 摘要:
- 必須是造紙原料產(chǎn)生了化學(xué)變化后造出來的才叫“紙”,也就是說,原料可以用木材等植物,也可以用羊皮等動物,但不能以植物和動物的形態(tài)出現(xiàn)。
那什么才是紙呢?
必須是造紙原料產(chǎn)生了化學(xué)變化后造出來的才叫“紙”,也就是說,原料可以用木材等植物,也可以用羊皮等動物,但不能以植物和動物的形態(tài)出現(xiàn)。
在紙出現(xiàn)之前我們在哪里寫字?
中國:大家都知道,我們寫在竹簡和木簡上。
竹簡采用竹片制成,一般用的是節(jié)長而皮薄的竹子,先將圓竹鋸到一定的長度,再破為一定的寬度的竹片。
首先要經(jīng)歷一道煮竹的工序,將竹片用沸水煮,避免蟲蛀。
之后要把竹片放在火上烤,使竹片原有的汁液蒸發(fā),避免腐壞。在烤的過程中水珠就會凝結(jié)在表面,這被稱為“汗青”。因此“汗青“用于指代書籍或者歷史,比如文天祥的“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。而在烘烤過程中,竹片會退去天然的青色,所以這個過程又被稱為“殺青”,殺青在今天就是定稿的意思。
之后進行二次裁竹,進一步裁成寬窄、長度一致的細長竹片。竹子表面的一層青皮富含油脂,如果直接用墨水把字寫在上面,墨跡是不會往下滲的。所以需要進行刮青,順著竹子生長的紋理刮去表面的青皮,這樣后續(xù)寫字時墨水往下滲,就不會輕易被擦去了。
這樣竹簡就做成了,整個過程竹子還是竹子。
制作過程大概是如下:使用的材料是草,將草橫著鋪一層,豎著鋪一層,然后壓實,這樣一個“草紙”就形成了。
人們就在這個“草紙”上寫字,現(xiàn)代還出土了一些“草紙”。
在商代墓中有出土,而且唐代徐堅的《初學(xué)記》中還曾記載過這個蒲草片:古者以縑帛依書長短,隨事裁之,名曰幡紙,故其字從系,貧者無之,或用蒲寫者,則路溫舒截蒲是也。在《漢書·路溫舒?zhèn)鳌分幸蔡徇^這件事兒:溫舒取澤中蒲,裁以為牒,編用寫書。
埃及:大家都知道的是“莎草紙”,如果“偽史派”不開心的話,我們可以叫它們“莎草片”。
莎草片的制作方法類似于我們編織草席,先把莎草莖稈剖成長條 狀的薄片,將薄片在板上橫著鋪一層,再在上面豎著鋪一層,然后用木槌慢慢砸,把兩層薄片砸到一起,在砸壓的過程中,把莎草紙中的水分擠出,然后暴曬一段時間,一張莎草片就做成了。可以說簡單粗暴。
美洲:大家可能都熟悉莎草紙和竹簡,但是在美洲,也有當?shù)毓湃说摹凹垺,叫做amate。已知最古老的 amate 紙可以追溯到公元 75 年。它是在哈利斯科州的Huitzilapa遺址發(fā)現(xiàn)的。amate屬于一種樹皮紙。首先將樹皮暴曬脫水,然后用石灰水去除樹皮的樹脂,將泡軟的樹皮疊到一起,最后用石頭將樹皮砸成一整片。最后再次暴曬。這是非常接近我們所說的“紙”了,但依然不是紙。為什么這些,包括“羊皮紙”都不是紙呢?因為他們都是植物或者動物本身脫水后的產(chǎn)物而已,并沒有什么實際的變化。
而為什么說是我們中國發(fā)明了“紙”?因為我們是第一個提取了植物中的纖維素來制作紙的國家。
真正的“紙”是如何制造的?
1 材料選擇麻這類纖維比較長的;2 然后是泡石灰水,目的和amate一樣去掉油脂、色素等雜物;3 再進行蒸煮,使原料分散成纖維狀;4 進一步搗碎纖維,形成紙漿。5 打漿將搗碎的細纖維加水配成懸浮的漿液;6 用竹簾制成的框架抄起紙漿,形成紙?zhí)ィ? 晾曬讓紙張脫水,這就完成了紙張的制作。所以,我們的發(fā)明的“紙”和古人用的“紙”最大的區(qū)別就是,我們提取了植物中的纖維素。
雖然我們說紙是由蔡倫發(fā)明,但是其實在蔡倫之前,就已經(jīng)有紙了,在我國甘肅天水的放馬灘有出土紙的殘片。
再說說古紙為何不腐爛?
可以看到無論是“莎草紙”、“蒲草紙”、“樹皮紙”還是竹簡,都是植物曬干后形成的。這類產(chǎn)品中的木質(zhì)素和纖維素起到了讓他們“千年不腐”的作用。
木質(zhì)素是交叉鏈接的酚聚合物,具有很好地抗腐爛作用。
纖維素中有氫鍵的存在,所以在常溫下非常穩(wěn)定。但在濕熱環(huán)境下,會發(fā)生緩慢的水解反應(yīng)。所以如果是干熱,或者低溫情況下,纖維素都很難發(fā)生腐爛。
這就是“莎草紙”等上古書寫材料,也包括我們后來制作的紙,能夠保存下來的原因。
并且竹簡和莎草紙的制作方法基本一樣,都是植物,沒理由竹簡可以留下來,而莎草紙必須腐爛啊。
所以古代時候,會有專門的抄錄員,不停的抄錄古籍,因為翻閱書籍會讓書籍發(fā)生“慢火”反應(yīng)。而有時候,看到記錄說,什么古籍不見了,那個不是找不到了,而是因為時間太長沒有抄錄,原本就碎掉了。當時歐洲大規(guī)模掠奪非洲的時候,也有記錄,從埃及帶了一些莎草紙文件回到歐洲,結(jié)果到了意大利剛下船,打開箱子一看,只剩下一些碎渣,整個文件已經(jīng)灰飛煙滅了。
肯定有朋友們問為什么現(xiàn)在的紙張放幾年就壞掉了,那是人類科技進步了,可以消除以前造紙中的木質(zhì)素,但代價就是這些紙中含有一定的酸性,這些酸會慢慢的腐蝕紙張,可以從舊報紙的變化中看出來。
難道是我們?nèi)祟惖目萍纪瞬搅藛?并沒有!
只是人類一開始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,后來人們發(fā)現(xiàn)了這個問題,并且這個問題已經(jīng)給各大圖書館、博物館、檔案館造成了很大的困擾。所以人們又發(fā)明了無酸紙,現(xiàn)在一些重要的記錄文件,政府文件都要使用無酸紙來記錄。
- 關(guān)于我們|聯(lián)系方式|誠聘英才|幫助中心|意見反饋|版權(quán)聲明|媒體秀|渠道代理
- 滬ICP備18018458號-3法律支持: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(wù)所
- Copyright ©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:188166220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