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Pf ?18N?煒Zf
2017-09-04 11:41 來源:Q 責編: S9
- 摘要:
- 膟??#8226;??5PfMKM>7fMg?k'z':N
【CPP114】訊:美國批評家威廉姆斯•保羅遜曾經(jīng)指出,“電子書籍與之前的印刷書籍相比,可塑性和變易性都要大為增加”。在現(xiàn)代人的想象中,浪漫主義時期是印刷品的黃金時代,那時的讀者似乎總是有很大的耐心來閱讀大部頭的紙質(zhì)書。
事實真的是這樣嗎?
5月,美國哈佛大學英文系教授黛德麗•林奇來到華東師范大學,對這個熟悉的論點做出重新闡釋,復原歷史上曾出現(xiàn)過的“空白的書”。其實,19世紀英國的閱讀愛好者們并不那么愛讀印刷好的紙質(zhì)書,反而喜歡自作書稿和繪本,為“書籍”松綁。這足以為我們提供一段電子書和“組裝書”的前歷史。
質(zhì)疑“印刷革命”和“電子革命”
一個名叫耶西•英格蘭的概念藝術家曾經(jīng)創(chuàng)建了一個網(wǎng)站,在這個網(wǎng)站中,他展示了自己是如何將電子書打印下來,做成紙質(zhì)書,再將這個打印出來的紙質(zhì)書在電子書上進行閱讀。林奇教授認為,這種行為藝術打破了我們通常認為的線性敘述,也就是書籍的閱讀歷史是遵循著從紙質(zhì)書到電子書的順序進行的。
概念藝術家打破傳統(tǒng)閱讀順序
正是基于這樣的看法,林奇教授在對于英國浪漫主義時期的文學研究中,提出了對“印刷革命”和“電子革命”對質(zhì)疑。在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,產(chǎn)生了印刷術。一般認為,印刷術的流行也帶來一個負面后果,也就是讀者的主動性在一定程度上被約束。由于紙質(zhì)書籍是作為一個成品呈現(xiàn)在讀者面前的,所以讀者就成了一個被動的接受者,對書籍的制作過程也絲毫不了解。
而如今,電子文本被認為是一種更為靈活和動態(tài)的閱讀形式,它被認為是無邊界的,可以在不同文本間跳躍和連綴,和紙質(zhì)書閱讀過程比起來更具有能動性。因而,印刷時代的閱讀是一種完整性的閱讀,而電子時代的閱讀是碎片化的閱讀。但林奇教授認為,這兩種觀點都是比較理想主義的,事實并非如此。
-
相關新聞:
- ·《2017年書業(yè)白皮書》發(fā)布 國際出版市場版圖有變 2017.08.29
- ·俄羅斯圖書盜版愈演愈烈,電子書成為“重災區(qū)” 2017.08.29
- ·培生教育出版部門擬再再大裁員,厲行節(jié)約計劃 2017.08.14
- ·2016-2017 全球電子書市場分析 2017.08.14
- 關于我們|聯(lián)系方式|誠聘英才|幫助中心|意見反饋|版權聲明|媒體秀|渠道代理
- 滬ICP備18018458號-3法律支持: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
- Copyright ©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:18816622098